为什么公司需要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为什么公司需要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如同问’为什么手术需要主刀医生’——答案藏在血淋淋的商业尸体解剖报告里。去年某共享单车巨头轰然倒塌时,CTO在复盘会上怒吼:’我们堆了200项技术专利,但没人告诉用户为什么要扫码!’这就是答案的残酷注脚。

主流观点总把产品经理美化成’用户代言人’,我偏要戳破这个童话。真正的产品经理是商业战场的排雷兵,在股东盈利、技术可行性与用户需求的三维雷区里蹚路。马斯克砍掉特斯拉豪华车型转向Model 3时,产品团队顶着华尔街唾骂坚持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是算清了每度电池的碳足迹价值——这正是联合国SDG12催生的产品决策范式革命。

德鲁克早看透了本质:’企业唯一正当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可当工程师沉迷于’炫技式开发’(想想谷歌眼镜的陨落),销售团队跪舔客户定制化(某ERP软件因此变成代码怪兽),谁来守护产品的商业脊椎?我在大厂见过太多闭门造车的灾难:某智能家居项目塞进53个传感器,最终因为主妇找不到开关按钮沦为笑柄。

创业时更领教过没有产品岗的切肤之痛。技术总监把区块链硬塞进母婴APP,CFO为冲流水强推9.9元奶粉——这些荒诞剧每天都在上演。产品经理的存在,就是用数据解剖刀切开欲望泡沫:当我们在非洲推广太阳能充电桩时,拒绝当地酋长’镶金边’的要求,却为夜间照明功能多耗三个月研发周期,只因用户调研显示76%的妇女需要夜间接诊。

讽刺的是,AI正在撕碎传统岗位的遮羞布。但看看ChatGPT的演进:OpenAI产品团队用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给技术戴上了价值观缰绳。这不正是产品经理最古老的使命——在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间架桥?当算法开始读心术,我们反而更需要产品经理充当’科技伦理防冻液’。

所以别再问是否需要产品经理,该问的是:当ESG指标成为上市门票,当碳中和倒逼产品重构,那些还在画原型图的产品经理,准备好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架构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