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讲座:新兴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产品中?

活动简介

在数字化安全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已从单一的“门禁”方式演变为多因素认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线上研讨会将聚焦 新兴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产品中的应用,帮助产品经理、技术负责人快速掌握技术趋势与实践路径。

研讨会将结合案例分析,拆解如何在业务流程中平衡 Biometrics 与传统密码、硬件令牌的协同,重点解答“如何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避免过度收集用户数据”的痛点。

与会者将获得可直接落地的安全设计方案,包括:

  • 多因素认证架构的构建要点
  • 基于指纹、虹膜与声纹的交互式身份验证流程
  • 面向隐私友好的数据脱敏与本地化存储策略
  • 对抗伪造与欺骗攻击的最新防护技术

研讨会结束后,参会者将收到详细的技术路线图与最佳实践文档,支持快速迭代安全产品。

主讲嘉宾

李晨旭

  • 拥有超过15年的生物识别安全研究经验,专注于多模态身份验证与隐私保护。
  • 在跨学科团队中主导多项科研项目,推动从原型到可商用产品的转化。
  • 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关于指纹与虹膜识别算法的论文,影响因子高。
  • 致力于将隐私友好的技术方案落地到企业级安全体系,提升整体防护能力。
  • 在安全产品开发周期中,善于将技术与业务需求对齐,提供可行的实施路线。

活动信息

日期:2025年10月26日

形式:线上(Zoom/Webinar)

预计时长:90分钟(含Q&A环节)

适合谁参加

  • 产品经理/技术负责人,寻求将生物识别技术嵌入安全产品的解决方案。
  • 安全架构师,关注多因素认证与隐私保护的最佳实践。
  • 研发工程师,想了解指纹、虹膜、声纹等新型生物特征的算法与实现。
  • 合规与隐私官,关注生物识别数据的合规风险与缓解措施。
  • 创业团队,规划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验证产品。

报名与席位

席位有限,先到先得。请在官网完成报名,完成后将收到会议链接及资料下载信息。

立即报名

生物识别技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能多精准识别,而在于它能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尊重并保护用户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