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行的产品经理如何成长?

刚入行的产品经理经常会困惑:我该怎么成长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更深层的思考,很多人觉得产品经理是个神秘的角色,既要做市场分析又要画原型,既要懂技术又要会沟通

我曾经带过不少新人,发现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急于求成,想一下子把所有技能都学会

其实产品经理的成长就像搭积木,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

首先要建立系统化的产品思维框架,这比学任何具体工具都重要,比如理解用户需求不是简单地问用户想要什么,而是观察用户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

记得我刚入行时也犯过这个错误,就像用户说要更快的马,我就“真”的开始去研究马匹品种,后来才明白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更快的“汽车”

现在的新方法确实很多,敏捷开发、用户体验设计、行为经济学,这些都是非常厉害的武器,你要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

有人问我该不该去考个UCPM或者学个敏捷认证,我觉得有条件这样做非常对,可以把基础真正打扎实

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觉得是三样东西:用户洞察、商业嗅觉和团队协作

用户洞察让你知道该做什么,商业嗅觉告诉你怎么赚钱,团队协作确保事情能做成

很多人只关注前两个,忽视了第三个,结果设计出很好的产品却推不动

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节点特别重要

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功能模块,第一次参与产品战略讨论,第一次带新人,每个节点都是能力跃升的机会

我见过不少产品经理在某个节点卡住了,就是因为基础不牢

举个例子,有个年轻产品经理设计了一个很酷的功能,用户测试时反馈很好,但上线后数据就是上不去,后来发现他忽略了运营端的配合

产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处在复杂的商业系统中

学习新方法时要思考这个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在什么场景下适用,而不是盲目套用

比如敏捷开发适合需求变化快的项目,但如果是硬件产品可能就需要不同的方法

成长路上最怕的是闭门造车,多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很重要

和工程师聊天能理解技术实现的难点,和销售沟通能了解市场反馈,甚至和客服聊聊都能发现产品的问题

我习惯每周找不同部门的同事吃午饭,这种非正式的交流往往能发现正式会议上发现不了的问题

最后想说,产品经理的成长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有人适合快速试错,有人适合深度思考,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方法,反思复盘,学会“元学习”的方法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