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设计系统从Sketch库演进到跨平台代码实现,表面上是效率革命,实则暗藏产品经理的陷阱。当行业欢呼工具升级时,我质疑:这真能提升用户体验,还是沦为技术自嗨?十年前,Sketch让设计可视化,但静态库像僵化的蓝图,只适合纸上谈兵;如今,代码驱动的系统如Airbnb的DLS,宣称跨平台无缝对接,却可能扼杀创新灵魂。别忘了,Atlassian的团队虽通过设计系统强化协作,却常被工具束缚——产品经理若盲从,就成了数字奴隶。
辩证看,这一演进好处多多:Airbnb的DLS统一了全球界面,节省了30%开发时间;Atlassian的系统则提升了可访问性,符合ESG理念。但坏处更需警惕——设计系统沦为代码工厂,忽略用户真实需求。正如Don Norman在《设计心理学》警告:工具至上主义会偏离以人为中心。我亲历过大厂与创业公司,见过Sketch库如何拖慢迭代,而代码实现虽快,却让团队沉迷参数调整,忘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AI时代下,系统自动化看似高效,但若忽视包容性设计,反加剧数字鸿沟。
宏观上,这波变革源于数字化转型浪潮,却暴露了产品经理的软肋。我们需平衡效率与伦理——工具是仆,不是主。未来,我担忧AI会标准化一切,但期待创新迸发。当设计系统演进成代码黑箱,我们是否该反问:产品灵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