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查理·芒格在2023年末悄然告别投资舞台,沃伦·巴菲特也昭示隐退之时,这其实也预示这一个时代终将结束,我们是时候大声质问:“卖糖水”为何不再伟大?
芒格、巴菲特如何选择投资标的?他们深信“护城河”,即认为品牌力量与规模优势足以保障持久回报的信条,将依然坚不可摧。毕竟数十年来,“越大越好”的箴言,在理性分析显得过于繁琐之际,总能充当令人安心的经验法则。
经济护城河的核心概念,本质上是我们自身思维捷径的产物。面对市场与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性,投资者长久以来依赖熟悉的品牌与主导性的市场份额,将其视为品质与稳定的象征。这种思维捷径,即集体深信:“大就是好”。这种信念驱动资本流向知名企业,并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强势品牌吸引关注,关注滋生忠诚,忠诚则加固护城河。然而,这一机制仰赖的并非颠扑不破的逻辑,而是人类的认知偏见。在缺乏深度专业知识时,我们倚仗的是最易获取的线索:企业的规模。
但人工智能的到来正改变这一切。AI通过普及对复杂分析的获取途径,正稳步瓦解曾专属于企业巨擘的优势。如今,个体创业者、初创企业,甚至普通人亦可调动机器学习模型,从海量数据中筛选信息、模拟市场情境,甚至获取曾专属于《财富》500强董事会的虚拟顾问服务。随着这些工具变得无处不在,“大品牌等于好产品”的捷径便失去效力。消费者与投资者均被赋能,他们得以深入表象之下,不再依赖市场领导者的慰藉光环做出决策,而是要求企业提供真凭实据的价值证明。
涟漪激荡,这一转变的影响远在股东大会与交易大厅之外。它直击产品开发的核心。企业再也不能光仰仗名号即可获取磁吸效应。相反,它们必须通过可衡量、可验证、实时展现的创新优势,凭借切实卓越的品质赢得用户的青睐。当买家运用AI赋能的洞察力,将真正卓越者与仅靠铺货取胜者区分开来时,董事会与研发实验室的战略重心亦须随之调整。品牌虽仍必要,却已不再足够。
这一演变的影响,在技术领域或许尤为明显。在这里,变革步伐永不停歇,新秀一夜崛起。以苹果为例,作为品牌力量与生态锁定的典范,长久以来享有令人艳羡的利润率与坚如磐石的忠诚度。然而,当注入AI基因的竞争者能以远超传统营销巨头的精准与敏捷定制硬件、软件与服务时,即便是iPhone的偶像地位,也未必能免受颠覆。随着决策模式从直觉转向数据驱动逻辑,消费者终将会看到苹果的缺口。基于标识所支付的溢价,或将逐渐消蚀。
芒格谢世、巴菲特退场之后,我们伫立于十字路口。他们所倡导的投资哲学依然精妙而富有教益,但其根基深植于一个思维捷径既必要又可靠的世界。随着AI平权时代的到来,固守基于品牌的护城河,无异于以昨日之罗盘导航未来之旅程。谁将是未来蓬勃发展的企业?谁将成为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者?我相信将是那些最早洞悉到新规律者:在当下这个被AI赋能的市场中,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卖糖水”,而在于提供真正有分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