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混元”大模型能开发哪些产品?

当千行百业都在问“AI能做什么”时,腾讯混元大模型正悄然撕开想象力天花板。产品经理们,你们手中的魔方该转动了——这块国产大模型积木,能拼出什么新物种?

有人只当它是智能客服升级包,那就太小看它了。混元就像电力时代的发电机,关键看你怎么接电路。某医疗团队用它开发临床决策辅助系统,5秒解析千份病历,误诊率下降18%。这哪是工具?分明是坐在诊室里的超级专家。

更妙的是混元与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反应。上周我亲眼见证某快消品牌用它设计出「碳足迹追踪瓶」——消费者扫码即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当ESG从报告纸面跳进用户掌心,产品价值岂止翻倍?这类绿色创新,恰是联合国UCPM认证产品经理的看家本领。

当然也有质疑声:大模型落地像在沼泽里跑步?某制造业朋友最初也抱怨,直到把混元塞进供应链系统。现在预测原料波动精度达92%,仓库周转提速三倍。看,模型不是水晶球,但能让你少踩几个坑。

在我看来,混元最狠的杀招是打破「数据孤岛」。就像给企业装上神经中枢,让销售数据与研发实验室实时对话。某车企靠这招把新车研发周期砍掉40%,市场部欢呼时,财务部在偷笑——省下的钱够建三个光伏电站。

当技术狂欢撞上商业理性,产品经理就是掌舵人。混元这类大模型从不承诺奇迹,但它确实在重画起跑线。明天你走进办公室时,不妨摸着键盘自问:我的产品生态里,哪块拼图正渴望着AI的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