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好几本互联网产品相关的书,翻了几页就扔在一边了
那些书里写的东西,乍一看都挺有道理的,可用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什么
我最近整理书架,翻出了几本积灰的产品书,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其实阅读这件事,有点像往容器里倒水
书里的知识就是水,我们的大脑就是接水的容器
水本身没问题,毕竟能写书出版的人,多少还是有些真本事的
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收获不大呢
问题可能不在水,而在装水的容器
你的大脑这个容器,准备好了吗
我认识一个做了十年产品的朋友,他说自己现在看书的感觉和刚入行时完全不同
以前看什么都觉得有道理,现在却总能发现书里的局限性
这不是书变了,是他的容器升级了
就像用不同的杯子接水,有的能装很多,有的只能装一点点
这个比喻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问禅师,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禅师说,你带着满杯的水,怎么能再装进新的水呢
我们读书时经常犯这个错误,总想从书里找到立竿见影的答案
可真正有用的,是那个能装水的容器本身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那怎么提升这个容器呢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读书可能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们很难通过读书发现自己看不到的问题
就像你照镜子,只能看到正面,看不到背面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产品工作坊,导师用了团队引导的方法
短短三天,暴露出了我很多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思维盲区
那种感觉,就像给大脑做了一次深度清洁
回来后我再去看那些产品书,突然就能看懂之前看不懂的东西了
这让我想起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的话,我们最不了解的往往是自己
培训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帮你看到容器本身的局限
当然我不是说读书没用
只是想说,如果你觉得书里的东西用不上,别急着否定书
先看看自己的容器准备好了没有
你说是吧